发布时间:2025-01-01 15:04:11 浏览: 次
走进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松石幼儿园,一片开阔的户外游戏场地映入眼帘,孩子们有的在滚筒上自主探索,有的在沙水池里开沟挖渠……随风传来愉悦的笑声。
近年来,青山区聚力“打造教育高地、建设教育强市”目标,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、打造人民满意教育的先导性工作来抓,进一步扩资源、增普惠、建队伍、提质量,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、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,全区学前教育驶入高质量发展快速路。
青山区坚持政府主导,部门统筹谋划,把学前教育列入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大力发展公办园,规范发展民办园,以“有解思维”打通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。
“我家在城乡接合部,开云电竞每月花550元孩子就能上家门口的优质园。”青山区弘德幼儿园小班幼儿家长李翔说。
这几年,青山区持续加大投入,增加学位供给,保障人口集中区域幼儿入园需求,努力让全区幼儿在家门口享受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。
为顺利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达标,青山区政府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工作目标,制定“施工图”,各部门成员各司其职、协同配合,在资源整合、力量集合、措施聚合等方面实现良性互动。
在区委、区政府大力推动下,幼儿园环境焕然一新。政府投入近7000万元,鼓励各园在户外设置攀爬区、沙水区、涂鸦区等活动场地,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游戏需要,购置积木、梯类、滚筒、爬箱等游戏材料。
在各园生均图书基本均衡的基础上,青山区进一步采购配置幼儿图书和教师用书,保证全区75所幼儿园都能为幼儿提供安全温馨、寓教于乐的生活游戏环境。
“与幼儿园硬件相比,我们同样注重教师队伍培养,今年我园入职5名新教师,累计培训园长、教师200多人次。”松石幼儿园园长李建平说。
松石幼儿园仅仅是个缩影。青山区注重选拔和培育双向发力,科学谋划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,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,赋能教师成长。
一方面,在教师准入、招聘、储备机制上加以完善,多措并举拓宽引才渠道,2024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60名,不断激活教师队伍储备“蓄水池”。制定实施《青山区教育系统关于建立教师奖励性绩效增长机制的指导意见》,优绩优酬,切实保障教师待遇,有效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热情。另一方面,全方位、拉网式推进“名师+”“名校长+”工程和“强师计划”,与包头师范学院合作建立实践基地,拓宽人才建设路径。通过“654”研训一体化机制,即每周跟进一所幼儿园等“6个一”浸入式教研,每月一次专题培训等“5个一”教师培训,构建“市—区—园—教师”4级协同教研网,提升教师队伍素质。
依托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,青山区近两年陆续邀请知名专家开展专题培训、入园指导,组织近150名园长、骨干教师赴浙江海宁跟岗学习,激发教师内生动力。
“我喜欢在幼儿园玩游戏,和好朋友一起骑车、搭房子、走滚筒,我们还在沙池造了一座房子……”保利幼儿园中班幼儿王宇浩说。不只是保利幼儿园,像这样精彩的自主游戏场景在青山区各园每天都会出现。
青山区把全面推动自主游戏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,出台《青山区自主游戏推广实施方案》,建立两所自主游戏市级试点园和5所区级试点园,以自主游戏精神为引领,持续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。
各园积极探索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支持,以游戏活动为主线,从生活环境中挖掘材料,大力开发本土化游戏,从纸筒到废旧木块,从泥巴到石子,从瓶子到树枝,每一种普通物品都在幼儿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。
为加强区域交流合作,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,青山区推进与上海、宁波、厦门等地19家单位建立区域教育联盟共同体,与浙江海宁马桥街道中心幼儿园签订结对帮扶协议,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,多维度开展游戏实施、教学研讨、课题创设、素养提升等活动,形成体现尊重、发现、支持、自主、创造的青山教育模式。
为全力激发办园效能,2015年,青山区已开始实施片区帮扶、优势拉动、整体推进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,将全区75所幼儿园划分为6个责任片区,以教学引领、管理互通、资源共享辐射带动区域内幼儿园共同发展。
“青山区着力构建以区为主、街镇片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,按照同区域、不同类、共提升、显特色原则,建立各联盟共商发展愿景、共育办园理念、共建园所文化、共通管理的工作机制,在发展中积淀园所特色,推动形成‘四共一特’发展模式。”青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孙鑫说。
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促进保教质量整体提升,青山区将全区11所自治区级示范园与周边薄弱园形成定点帮扶共同体,各示范园通过观摩交流、入园问诊、主题培训等多种方式,指导片区幼儿园的日常管理、保教工作、教师队伍建设,帮助薄弱园改进园所管理。
青山区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吴生强表示,下一步,开云电竞青山区将立足全市打造教育高地发展新阶段,用游戏点燃生命,用课程唤醒童真,多措并举、多点发力,科学擘画“优学在青山”新蓝图,全面建成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持续书写幼有优育、学有优教的奋进之笔。(本报特约通讯员 苏勤 通讯员 郝慧珍)